打造低碳经济 建设生态东城
必全在线 www.bqsoo.com 来源:山东新闻网
山东新闻网济宁讯(通讯员 吴振国 张忠云 张慧) 兖州市酒仙桥街道以百项工程建设为统领,大力实施基础设施建设,按照“森林城市、生态乡村、和谐社区、文明市民”的任务目标,确立第三产业主导地位,打造低碳经济,建设生态东城。
完善配套设施 提高承载功能
加大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投入,全面拉开城市建设框架。九州路东延工程西起酒仙桥路,东接滨河大道,全长1425米,建设下穿铁路桥涵两座,跨府河桥涵五座。道路建成后将贯穿兖州市东西城区,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心城区道路堵塞现象。2008年街道办事处投资20多万元建设粉店、河头、焦家村三个村级办公场所,2009年又积极筹措资金100余万元,铺设了田家村至金口坝路段水泥路面,全长3000米,现已正式通车,极大的方便了村民出行。投资20余万元对河东四村实施农村自来水升级改造,2010年确保河东四个村吃水难的问题得到解决。投资万余元为粉店、河头安装了监控设备,为村民的安居乐业提供有效保障,大大提高了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度。按照道路建设一体化、城乡路灯建设一体化、城乡面貌建设一体化的标准,实施变压器、路灯改造工程,从组织、资金、措施上保障,达到、亮化、美化的效果。加强村卫生室建设,实施了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工程,完成了粉店、田村等5个村规范化卫生室建设任务。努力达到“小病不出村,一般病不出街道,大病中心医院治疗”的基本医疗保障。
打造生态经济 促进生态富民
按照市委、市政府生态东城的建设要求,街道将优化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作为改善城市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最根本的措施,对传统经济、产业结构进行调整、改造,进一步确立现代服务业在街道经济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大力发展以现代商贸、文化旅游、商务中介、酒店服务业为主导的新兴产业,努力带动传统服务业升级,实现由一、二产业向第三产的根本转变。
以百项工程建设为主线,大力发展房地产经济和物业经济,打造生态休闲居住区;挖掘现有地块的房产资源,大力发展餐饮业,打造宾馆餐饮中心;通过专业培训,引导失地农民从事房产物业、家政服务等中介服务业,积极引进中介企业,打造中介服务中心;利用兴隆文化园、李杜公园、青莲阁建设契机,发展文化产业,打造文化产业中心。
以产业化经营为主线,以发展无公害、绿色蔬菜生产为重点,大力提升产品质量、生产效益,积极推进蔬菜产业由量到质的根本性转变,进一步做优做强蔬菜产业。大力扶持三河、粉店等新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健全营销网络,扩大蔬菜外销,依托兖州花卉苗木研究所,扩大琉璃厂村花卉苗木规模,提质上档,做精做细花木产业。农业结构调整所带来的富余劳动力,努力实现向高产高效农业转移、向第三产业转移。
实施片区开发 建设生态东城
市百项工程共涉及酒仙桥街道18项,其中道路工程3项,桥梁建设工程3项,公建项目工程、片区改造3项,四小益民工程7项,街道紧紧抓住百项工程建设的重大机遇,按照市总体规划,将街道19个村居规划为天仙庙、诸天寺等中心社区。对照百项工程分解拆迁任务,组建拆迁队伍。实施片区拆迁,2009年结合九州路东延和“李杜”公园建设,实施了4万平方米三河村旧村拆迁改造工程,至此基本完成三河村总体拆迁任务;天仙庙片区已拆迁160余户,拆迁面积3万平方米;拆迁面积约12万平方米的神路片区拆迁已提前于2010年初基本完成,为完成全年拆迁任务积累了经验、锻炼了队伍、打下了基础。2009年总计完成拆迁905余户,面积20万平方米。下步将积极运筹、尽快实施兖曲路以东、滨河大道以西、久益医院以北、327国道南的久益医院以北片区拆迁改造项目,为下一步主题文化公园建设做好基础工作。
努力将街道打造成为以循环经济、三产服务为主导的生态产业体系;以泗河景观带、李杜公园为主体的生态环境体系;以人为本、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的生态人居体系;主题突出、内容丰富、底蕴深厚的生态文化体系;形成优势突出、特色鲜明、定位清晰的生态东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