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招标  苗木  种子  广东  银杏  山东  北京  绿茵  法桐  金叶榆 

世界奇迹:中国退耕还林的壮举

   日期:2014-12-31     浏览:28    评论:0    

    道法自然,万物和谐!
    古往今来,生态始终维系着华夏儿女的繁衍生息。
    党和国家领导人历来高度重视生态建设,特别是进入新世纪,更加关注生态与民生的和谐关系。
    1999年,以体现党的执政兴国新理念而启动的国家重点生态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创造了世界生态史上的奇迹,资金投入最多、建设规模最大、政策性最强、工程范围最广、社会关注度最高,均超过苏联斯大林改造大自然计划、美国罗斯福大草原林业工程和北非五国绿色坝工程等世界重大生态建设工程,引发全球热议。
    12年来,退耕还林工程遍及全国25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完成任务4.27亿亩,惠及农民1.24亿人,按照目前已完成的面积和投资标准计算,国家总投入将达4353亿元。
    生态安则国土安
    “开一片片荒地脱一层层皮,下一场场大雨流一回回泥。”虽是民谣,但真实地反应了人类生产生活肆意开荒垦殖使丰腴的土地变得疮百孔的现象。
    1998年,中国发生了震惊中外的特大洪灾,追根溯源,水土流失是祸源,而坡地耕种是水土流失加剧、生态恶化的主要原因,一旦坡地失控,长江、黄河将永无宁日,国土安全岌岌可危。
    我国水土流失面积达356万平方公里,沙化土地面积达174万平方公里,分别占国土面积的37%和18%,是世界上水土流失和荒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脆弱的生态环境已成为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心腹之患。
    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果断做出决策,实施退耕还林工程。
    截至2010年年底,全国共完成退耕还林任务4.27亿亩,占同期全国六大林业重点工程造林总面积的52%,相当于再造了一个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使占国土面积82%的工程区森林覆盖率平均提高了3个多百分点。
    据长江水文局监测,年均进入洞庭湖的泥沙量由2003年以前的1.67亿吨减少到现在的0.38亿吨,减少77%;我国沙化土地由上世纪末每年扩展3436平方公里转变为每年减少1283平方公里,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实现沙化逆转。
    实践证明,将陡坡耕地和严重沙化耕地退耕还林,减轻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是党中央、国务院站在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高度,着眼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我国顺应世界绿色经济发展的潮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历史必然。
    国土安则社会和
    在中国社会的历史长河中,农民一直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守着“种一坡,打一簸”的故土。虽然不愿意屈服于贫穷,但他们无力摆脱现实。
    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使落后地区的中国农民突破了贫穷的现实,走向了现代文明。
    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工程区1.24亿退耕农民人均已获得中央财政直接补助2000元,占退耕农民人均年纯收入的10%。在西部省区的401个工程县中,这一比例甚至高于20%。
    在内蒙古、广西、西藏、宁夏、新疆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退耕还林被当地政府称为“维稳”工程。多年来,退耕还林工程在民族地区实施1.2亿亩,占全国总任务的1/4强。对于加强民族团结、维护边疆稳定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随着工程的深入,各地土地利用结构得到了调整,农业生产环境得到了改善,工程区不仅形成了“养殖-沼气-种植”的高效生态农业模式,粮食产量也得到了飞速增长。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6年全国粮食总产量比1998年减产148.2亿公斤,6个非退耕还林省(市)减产205.9亿公斤,而25个退耕还林省(区)却增产57.7亿公斤。
    2007年11月,胡锦涛总书记考察内蒙古自治区伊金霍洛旗退耕还林工作时指出:“抓好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对于恢复生态、改善民生有着重要作用,是一条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正确道路,要进一步完善政策、巩固成果,坚持不懈地把这件利国利民的事情做好。”
    退耕还林工程的大规模实施,是迄今为止我国最大的强农惠农项目,总投入相当于两个半三峡工程、13条青藏铁路,是对千百年来农村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的有力触动和深刻反思,是中国文明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社会和则民族兴
    进入20世纪,全球大气骤变。自1994年以来,全球共召开14次气候谈判大会,以应对人类共同的危机。
    人类应对气候变暖的基本手段无外乎两种,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和增加温室气体的吸收。增加温室气体吸收的主要手段是通过森林等植物的生物学特性,以实现固碳。
    2009年12月,温家宝总理在哥本哈根国际气候变化大会上指出,中国是世界人工造林面积最大的国家,我国将持续大规模开展退耕还林和植树造林,大力增加森林碳汇。
    按我国人工林平均每亩蓄积量3.1立方米测算,退耕还林成林后,林分蓄积量将达13亿立方米,能固定二氧化碳近10亿吨,堪称世界林业建设史上的巅峰。
    2010年3月25日,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的2010年全球森林资源评估主要结果报告称,在全世界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不断减少的情况下,中国能一枝独秀地保持“双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因为大规模实施了退耕还林工程。
    同时,退耕还林在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有着特殊的意义。2009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积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增强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退耕还林工程已投入的2675亿元资金,极大地拉动了各地内需,为全国经济振兴和民族振兴带来了黄金机遇,为全球经济复苏注入了新鲜血液。
    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理念的践行,是保持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重大举措,是应对全球生态危机的基本方略,“一退一还”完成了垦殖史上的重大转折,创造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辉煌业绩;“一退一还”赢得了江河安澜五洲同春,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12年退耕还林看启示,党和国家领导人高瞻远瞩、与时俱进,给我国农村带来了一场广泛而又深刻的变革,对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2年退耕还林展未来,中国将在扭转全球森林资源现状,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过程中,科学发展,拼搏拓新,在国际舞台上展现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光辉形象!

来源: 中国绿色时报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济南森林苗木种植销售中心
济宁市金彪园林种植基地
育美花卉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
五常市显和绿化苗木繁育基地
注册>最新加入
最新展会
网站首页  |  在线发布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会员注册  |  广告列表  |  汇款方式  |  投稿中心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