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生物学特性
地锦(Parthenocissus tricuspidata),隶属葡萄科爬山虎属,亦称爬山虎、爬墙虎,落叶藤本,枝条粗壮、多分枝,小枝上生有多数短小而分枝的卷须,卷须顶端有圆形粘性吸盘,吸着于其它物体上,叶互生,在短杖端两叶呈对生状,广卵形,长10~20cm,宽8~17cm,叶柄长8~20cm。聚伞花序常腋于短枝端,花期6~7月,果10月成熟,在中国分布很广,北起吉林,南到广东均有。生于山地岩石上,或栽培于庭院墙壁上。爬山虎属落叶大型藤本植物。山虎藤状茎枝,韧性极强,茎节着生分枝卷颈,卷颈顶端有吸盘。茎节上有吸盘,其吸盘有吸收水分能力,故植株耐早、耐湿能力强。对土壤、气候适应性强,叶具长柄,着生茎枝节间,叶态变异很大,通常是卵圆形,先端多开裂,基部心彤,边缘有粗锯齿,花具中长花梗,常生于短顶端两叶之间,梗上分枝,小花密集,组成聚伞状花序,花期5~6月,盛开时,花朵呈黄绿色,花后坐果,浆果球蚓形,9~10月果实成熟,成熟果实为蓝黑色。
五叶地锦适应能力很强,既喜温暖,又耐寒冷,在阴处、阳处都能生长。它对光照不太敏感,对土地要求不严,在哈尔滨地区各种立地条件下基本都能良好生长。只是在倒春寒的年份,偶尔有部分冻梢现象,进行适当的,回缩修剪,并不影响整株的返青和次年的萌发和伸长生长。
2. 繁殖和管理
地锦的繁殖,可以用播种或扦插、埋藏和压条等方法均可繁殖。
(1)播种:可于秋季果熟时采收,堆放数日后搓去果肉,用水洗净种子后阴干,秋播或沙藏越冬后春播,条播行距约20cm,覆上厚115cm,上盖草,幼苗出土后及时揭草。移植到绿化的坑穴时,一般要挖宽、深均为40×40厘米的沟,沟中回填腐殖土和本土(苗床土)的混合物,沟底施腐熟的粪肥3~5厘米,则在三五年内不必再追肥。
(2)扦插:在春、夏均可进行,春季用硬枝插,夏季用半成熟枝插,成活率可达90%以上,定植移栽要在落叶后、发芽前进行,可适当剪去过长藤蔓,以利操作,最好带宿土。
(3)埋藏:五叶地锦容易生根,在10月份入冬之前剪截插穗20~25cm,保留三一个以上的芽,最下面的芽距离剪口0.5~1.0cm,挖坑l米左右埋藏(长江以南),北方在保温地窖内,用湿润的沙土埋住,覆土盖住芽尖20cm。次年四月前后可以将发芽生根的苗移栽到低温温室(5~18℃)的苛钵中,此法可用以大量地繁殖五叶地锦,从工程适期栽植后的表现来看,效果是比较理想的,当年秋季基本可以达到郁闭的效果。
(4)压条:五叶地锦的分生能力比较强,伸长生长也比较迅速,尤其进入六月中旬后,生长量很大,将二年生轻微木质化的枝条的一侧留50cm~l00cm进行环绕切割1/2,宽0.2~0.3cm,用营养土进行覆盖后浇水,一般20天既生根,将梢部带根断下,伤口涂草灰即可。进行分栽,成活达到98%。到秋季休眠前亦可达到两米以上,是单位自行繁殖的最佳选择。
五叶地锦适应性强,既耐寒(在我国东北地区可露地不防寒越冬),又耐热(在广东亦生长良好)。五叶地锦耐贫瘠、干旱,耐荫、抗性强,栽培管理比较粗放。入冬后疏碑枯枝,早春施以薄肥,可促进枝繁叶茂。为防蔓基过光秃和有利吸附,宜在秋季停止生长前或是春季没有萌发新叶片以前进行重剪。另外,我们在哈尔滨水泥厂厂一区已经栽植10年,在粉尘污染环境下,该植物体现出良好的抗性和适应性,几乎不呈现受害症状,可以说是超抗粉尘污染。
应用范围
五叶地锦生长力强,蔓茎纵横,且有卷须和吸盘的双重固定能力。若栽培在园林庭院墙边,它依棚架,攀墙垣,附奇石,依势而上,柔枝分披,疏影参差。它根系蒂固,茎蔓扶疏,常常依附它物,繁茂生长。到了秋季,其叶呈红色。在飒飒的秋风中,让人栽满丰收的喜悦。它的垂直绿化可采用棚架式、凉廊式、垣式、附壁式、立柱式,是极好的垂直绿化材料。
五叶地锦在垂直绿化中其覆盖率极高,10年生的五叶地锦可覆盖建筑物400~500平米,具有较好的防暑降温作用,可降低墙面温度7℃左右,可增加空气湿度10%左右,可减少风速,阻碍空气中的烟尘和尘土,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可减少周边环境的噪音污染。五叶地锦具有良好的光照适应性,从阳性到阴性多种光照条件下均能生长,在5001ux以下也有少量生长。据测定,五叶地锦光补偿点为260lux,最佳生长光照为50001ux,具有良好的耐荫能力,如养护管理的好,年最大生长量可达到6~7m这些优良的性状使五叶地锦在如今高楼耸立的城市中具有很好的使用价值,特别是高架桥下面的立交桥用五叶地锦绿化,会起到很好的绿化效果。
地锦生长速度很快,年春季发出的枝条,在一个生长季内可长达1~115m,叶大而密,将岩石或墙壁遮盖得严严实实,宛如铺上一层厚厚的绿地毯。据笔者观察,无论在自然界或是人工栽植的情况下,地锦都是能够适应岩石或墙壁辐射的高温的,而且对土壤和气候的适应能力很强,对氯气抗性强.因此,如果能在城市中大力推广种植地锦.必将产生极大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